第二二六章 天降灾事-《重生之长姐有毒》


    第(2/3)页

    “朕是命你们给朕寻思个解决此事的法子,不是叫你们在这处辨吵,囔囔吵吵的,半晌却没个准法,连点用都没有。你们说,朕要你们这些臣子有何用。”

    为臣之人,要便是能为皇帝分忧解难,只是殿下这些个为官多年,位高权重的臣官,关键时刻却寻不出一个得用的。那一张张嘴除了能言善辩,旁的竟是一处都派不上用场,倒叫当今圣上怒了一肚子的火怒。

    圣上动怒,官臣自是该死,当下齐声“吾王恕罪”,这底下的朝臣已是无人敢再开言。

    不要他们闹心的时候,一个个吵得没完,这当口要他们提些有用的法子,倒是全数缄口不言,如了哑巴,如何不让圣上再烧焚怒。当即面上已是动了几分气色,怒眸瞪扫殿下众臣,圣上说道。

    “要你们开口的时候一个个闭语不言,不让你们开口,却闹吵得紧。你们这些,倒是能逆朕的心了。梧州连着三年天灾干旱,你们竟是等了这连着三年的天灾,民间颗粒无收,百姓名不聊生,方才上了折子奏了朕,叫朕知晓。民乃立国之本,食乃民生之根,这些话平素你们都懂得挂在嘴巴,可这事落到实处时,哪一个还挂着嘴记了心的?倘若不是连着三年的天灾,倘若不是老百姓的日子都苦得过不下了,你们是不是还打算瞒着朕,不如实上禀梧州旱情。”

    之所以设了朝官,为的是与皇帝一块处办国家大事,可如今天旱之事竟然连着瞒了三年当今圣上才清了知,如何不让圣上气怒。

    圣上龙颜大怒,官员当是惶恐,当下群臣赔礼垂目拜揖,齐声罪道:“臣知罪,求陛下降罪。”

    “知罪知罪,事已至此,你们再来知罪又有何用,难道朕命人将你们全数拉下去砍了头,这老天就能马上降了雨,田里就能马上长出粮食,梧州的老百姓就能马上缓了饥荒?”

    知罪。

    这世上最无用的便是这“知罪”二字,若是知了罪,便可赎了罪,这世上就无这样多惨悲之事。皇帝眼下要的,是如何解决梧州饥荒之事,而这解决之中最无用的便是这“知罪”二字,故而群臣此话方落,皇帝已是怒再萦焚。

    心中气怒明着烧烈不少,可眼下皇帝却无心神去折罚这些朝臣,便是气得再斥几句,皇帝这才看向户部,说道:“眼下梧州灾情,刻不容缓,户部尚书那处可有应解之法。”

    皇上名点,户部自然不敢衍敷,当即上了前,户部尚书回道:“回陛下,梧州如今三年天灾,百姓颗粒无收,处显荒饥。臣觉着眼下当便是先解决米粮问题,这裹腹之事妥了,灾民的情绪自然也就得了安抚,也可避免躁乱之事。”

    人,最为重要的便是衣食,只要这衣与食全数无忧,自然就不会有乱爆之事。户部尚书之意乃是先解决米粮问题,只有将解了灾民的饥荒,方才能躁动的芽子断折在萌芽时。

    解灾,先断引灾的根本,户部尚书此话自是贴了此事关键。当下皇帝点着头,说道:“天年天灾,灾民必是苦不堪言,如今这梧州怕因了这一份天灾,已存不少贼熏之心。这饥荒之事必须尽快压下,若不然等着由芽了,这事便不好办了。户部尚书,这钱银米粮之事,朕便交予你户部去办,切记安抚民心,断不可让人借此机会翻搅生事。”

    当今皇上虽年事也高,不过却仍是一位心明眼清的主,梧州之事跟由究竟是什么,他心里头明白。当即也下皇命,要户部办钱财米粮之事,必以最快的度压下灾情,断不可让灾况借机散扩。

    钱财米粮,眼下对于梧州而言,最是要紧的便是这些,皇帝心里当然明着。不过清明着这事的皇帝,同样也明清另一件事,故而户部那处刚刚下了圣命,皇上已是移了眸,看向边侧的兵部尚书,而后说道。

    “连着三年天灾,饥荒之下梧州便已是熏乱之处,而这灾乱之地最容滋生叛邪之事。兵部,朕命你处办此事,全力协助户部,在赈灾的同时朕不希望有人借了此事闹出什么不当的乱事来,若是有人借灾起事,朕事后必拿你问罪。”

    只要有天灾,必然有人怨,只要有人怨,就一定有人会借机生事。朝权若是想要巩固,最重要的就是人心要稳,无人借势生事。故而这天灾之事,除了赈灾,同时压乱也是一大紧要。

    陛下已是亲下皇命,朝臣何人还敢盼言旁的,户部兵部二位尚书自然当即领旨揖命,受了这一份赈灾的责。

    兵部户部各领差事,其余几部自然也不得空闲,在命了工部权利协作,复兴水利的同时,其他三部也当各司所助,力将此灾尽数压下。

    如今的皇帝是老了,也上了年纪,有些时候确生了几分累倦,不再样样事事皆想亲历亲处。可即便如此,倘若真的出了灾事,当今圣上也是当断则断。

    一番厉言,事已配分,各门各部各司其职。

    待六部皆领了命后,皇帝直接命意六部尚书退下,随后看着丞相,出声询道:“王丞相,梧州此事,王丞相可还有旁事要提?”

    王丞相,乃当今圣上的得信朝官,虽然年事也已高了,可在朝堂上却有举足轻重之位。故而朝中大事,皇帝一般都会争求他的建议。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