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一章 迁民-《大秦工程兵》
            
            
            
                
    第(3/3)页
    “属下多嘴,属下并无此意……”
    赵高想压制沈兵的用心是对的,只是太心急了些。
    北地其实是有自治需求的。
    原因是中原产粮地距离北地十分遥远且交通不畅……中原各国之间因为经常往来所以且因本国发展需要也必须修直道。
    然而从雁门郡起就是偏远地区了,且连年战乱是以只有几条年久失修的小道通行,运输相当困难。
    这么一来就会出现运一袋粮途中就需要消耗掉一袋粮甚至两袋粮的问题,另外铁矿之类也需要粮草支撑。
    此时云中郡兵力不多只有一万余人,加上劳力、工匠等也不过三万,以大秦此时的国力勉强还能支撑。
    但随着兵力增多所需的粮草也就成级数上升,总会到大秦撑不住的时候,尤其统一大业还未完成。
    解决的办法很简单,就是把百姓迁往北地屯田自治……这样北地至少可以自给自足不需要将大量物资浪费在运输的路上。
    至于赵高说的“提防”。
    提防的确需要,但此时沈兵势力还微不足道,嬴政需要壮大沈兵的力量抵御匈奴,这才是此时大秦的利益所在。
    真要提防,那也要沈兵强大到如李牧一般时才要考虑,现在说这个就太早了些。
    想了想,赵高又说道:
    “可是大王。”
    “北地乃苦寒之地,只怕百姓不愿北迁。”
    “若强行将百姓迁了去……”
    不等赵高说完,嬴政就问了声:
    “蒙武准备得如何?”
    赵高回答:
    “禀大王,就等粮食收成了!”
    粮食收成之时就是进攻之日,这是各国大战的惯例。
    这一方面是因为粮食收成了就有粮发兵,另一方面则是获胜之后缴获的物资也会更丰厚。
    然后嬴政就点了点头:
    “蒙武若是灭了代国,北地就不愁没有百姓了。”
    赵高张着嘴半天也说不出话来。
    原来大王却是为北地才问及蒙武的准备。
    第(3/3)页